mao的成语

“毛”在汉语中是一个常见的姓氏,同时也是许多成语中的关键字。这些成语有的源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文学作品,反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包含“毛”的成语及其含义:

1. 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战国时期,赵国的平原君准备去楚国缔结联盟,需要挑选二十名门客一同前往,但只选出了十九人。这时,一个名叫毛遂的人主动站出来自我推荐,最终成功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己推荐自己,勇于承担责任。

2. 毛骨悚然(máo gǔ sǒng rán):形容非常害怕或紧张时身体发冷,汗毛竖立,脊梁骨发冷的感觉。常用于描述遇到恐怖场景或极度惊恐时的反应。

3. 毛手毛脚(máo shǒu máo jiǎo):形容动作不稳重,做事粗心大意,缺乏细心。例如,做事情时总是毛手毛脚,容易出错。

4. 毛发倒竖(máo fà dào shù):形容极度恐惧或愤怒时,头发直立起来的样子。类似于“毛骨悚然”,但更侧重于生理上的强烈反应。

5. 毫厘不爽(háo lí bù shuǎng):形容做事非常精确,丝毫不差。这里的“毫”指的是极小的单位,“厘”也是很小的长度单位,整个成语强调的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这些成语不仅体现了汉语的魅力,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价值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