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藉的拼音是“láng jí”。
“狼藉”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卷四十一·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中,原文为:“贼遂大盛,狼藉郡县。”这里的“狼藉”是指事物散乱不堪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狼藉”通常用来形容某物或某种情况杂乱无章,如同被狼群践踏过一般。
例如,我们可以用“狼藉”来形容一个房间的状态:“他离开家时没有收拾,回来时发现家里一片狼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离开家的时候没有整理好东西,当他再次回到家中时,发现屋子里的东西散乱地摆放着,显得非常杂乱无章。
再如,我们也可以用“狼藉”来形容一个人的形象:“他的衣服破旧不堪,头发也乱糟糟的,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狼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人的穿着和外表都非常凌乱,给人一种不整洁的感觉。
总的来说,“狼藉”一词多用于描述事物或环境处于一种混乱、不整洁的状态,常带有贬义色彩。在使用时,要注意其含义与语境的匹配,以便准确表达想要传达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