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一则流传千古的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它以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启迪了无数后人。故事讲述了年迈的愚公决心带领家人移除门前挡路的大山,尽管遭到了智叟的嘲笑与质疑,但他始终坚定信念,最终感动天地,得到了神的帮助,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愚公居住在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之间,山势险峻,阻碍了出行和生活。他年老体弱,却心怀壮志,认为只要坚持不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于是,他召集家人商议:“这两座山挡住了我们的道路,我们为何不一起努力将它们搬走?”家人纷纷响应,开始挥锄挖土、挑担运石。智叟见状,嘲笑愚公说:“你已经年迈力衰,连草木都难以铲除,又怎能搬动这两座高山呢?”愚公却答道:“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生孙子,孙子又有儿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而山并不会增高,总有一天会被移平。”
愚公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天帝。天帝派遣两位大力神将两座山分别搬到渤海之滨和朔方之地。从此,愚公一家不再受阻于高山,得以畅行无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地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任何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愚公虽“愚”,但他的智慧在于执着与坚持,这种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