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货币,也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操作直接控制并直接影响整个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形式。它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两大部分。基础货币作为货币供给的基础,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货币供应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基础货币的产生通常源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政策以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手段。当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或其它金融资产时,会向出售这些资产的机构支付资金,这部分资金最终流入商业银行,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反之,如果中央银行出售资产,则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此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存款存放在中央银行,这也会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最后,中央银行直接发行现金也是增加基础货币的重要方式之一。
基础货币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货币乘数效应的基础。货币乘数是指基础货币与最终货币供应量之间的放大关系,它取决于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因素。因此,中央银行通过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可以间接影响整个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进而调节经济活动水平、物价稳定性和金融市场稳定性。理解基础货币的概念及其运作机制对于把握货币政策效果、预测经济走势具有重要意义。